前段时间,接到一个客户的电话,他咨询了小铭许多关于装修设计的问题。
特别有感触,大致是“找了设计公司或者设计师,担心出的效果图和自己想要的差很远,同时对于装修风格应该怎么定、预算如何控制、设计与施工如何衔接等等问题心里没底。”
相信有很多业主都有像这个客户类似的疑虑和烦恼,所以,今天想和大家聊一聊在绍兴装修这些有需求的业主通常会问到的几个问题。
01“担心效果图和最终实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首先,我认为找到适合的设计师是你能够顺利完成这个设计装修的大前提,毕竟大多数的业主对于装修这件事来说还是相对陌生的,就好比开启一个项目,你需要物色合适的“队友”,这样才能事半功倍。目前市面上有一些设计公司,打着“免费设计”的旗号,当客户确认签单后,就会由所谓的“设计师”绘制平面图,放上去的家具和软装可能都是网上找来的通用素材模板,而所谓的效果图也是直接扔给外包公司完成,出来的设计是为了呈现设计而设计的效果图,小到灯具大到家具都没有考虑过实现的可能性,对于项目的落地完全没有参考意义,这时候就会出现所谓的“当时看到的效果图与最终实现出来的样子完全不一样。”

02“设计流程是怎么样的?”
大致的设计流程如下:前期沟通——现场量尺——平面布局——效果图——施工图——材料清单——施工对接、疑难解答——定期跟进
在形式主义风日渐浓烈的今天,小铭希望能够去努力做一些更注重功能与生活本质的东西,是能够真正解决问题的设计,所以前期的沟通以及平面布局,通常会花大量时间与业主沟通,例如,家里常住的人会有多少?有没有父母会经常来常住?平时有没有特殊的生活习惯?是否在家里办公等……
一个空间有非常多可能的布局方式,不断的起稿弃稿,尝试找到合适的布局方式,并且清晰告知业主其中的各种取舍与利弊,为的是满足个性化量身定制的需求,也只有这样,经过对格局进行所有的可能性尝试之以及不断推敲后,才能从设计师这里给出“最佳推荐布局方案”。
而效果图则是让一个完整的方案呈现出来。在铭品装饰的操作的项目里,按照100㎡的项目算,效果图呈现达到了30+张,几乎每个空间全方位能清晰看见。因为,也只有这样,与业主的共识才能高度一致,避免认知上的错误。

03“设计与施工如何匹配方案落地?工程监督次数?工地如何跟进?”
设计方案与施工执行的难度在于,大多数时候,施工方并不像设计师与业主这么密切的沟通并且熟悉了解方案,而且很多时候施工方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他们大多数是动手能力强,但是在审美以及方案的理解上总会存在偏差。因此,要让项目完美落地,避免失误,就需要共识到一个标准,而施工图纸就是这个标准,那么图纸的详细程度,就意味着这个标准有多细致,大到主材规格、小到构件螺丝,一一标示清楚,和辅助表格文件,配合数十张全角度效果图的直观体现,并且对细节和关键问题提前预判并主动沟通,这样的合作才能减少失误。不过,尽管图纸再详细,但为了避免出现纰漏,设计师还是会阶段性的进场交底、验收,疑难问题指导。例如打拆前在现场与施工方沟通注意事项,拆完前往检查是否按照要求施工,每个工种开展与结束时都会交底和验收等等。
有问题预判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才是关键。否则,发现不了,解决不了问题,即便每天蹲现场也是白搭。

04“如何控制预算?”
其实这个命题有点大,似乎怎么回答都没法从根本上解决业主们的疑虑,而目前来说也没有一套非常权威的计算标准提供参考,在这里我就按照铭品过往的经验给出一个测算的方式,供参考。假设100㎡毛坯住宅,业主的预算是35万(二手改造需要增加拆旧费用)。那么,我们可以尝试把项目投入拆分计算,按照比例划分资金投入规划好:
基础装修(打拆、新砌、水电布管、泥水批荡、铺贴、木工天花不等)不含主材
属于硬性投入,按照35万*25%=8.75万。
电器设备(厨房设备如厨房三件、空调设备、电视机、热水器不等)不含小家电
属于硬性投入35万*15%=5.25万。
系统家具(衣柜、橱柜、储物柜、整体式墙柜不等)
属于实用性投入,按照35万*25%=8.75万。
主材投入(地砖、木地板、油漆、五金、洁具、龙头不等)
属于实用性投入,按照35万*15%=5.25万。
软装投入(沙发、餐桌椅、床、书桌、成品柜子架子不等)
属于感观性投入按照35万*20%=7万。

沟通好规划投入方案后,避免越花越多,就需要严格按照辅助表格文件执行,做到先规划好,核算后再购入,就可以避免在选购时因为商家的一些促销活动而导致的非理性购买,当然啦预算总是会超的,但是我们尽量控制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如果是在装修预算不太高的情况下,我建议是优先落实硬性投入以及实用性投入的费用上,毕竟像墙面、地面、门窗、定制柜体等这些部分是入住后不会轻易更换的,在质量以及款式上应该是预算的重点部分。
那么问题来了,“万一前期的投入由于无概念或者喜好而导致预算超标,我又如何让整体的品质不会因此而大打折扣?”
如果出现实在喜欢某些物料是超出了预期投入计划的,那么无非两种结果,投入更多的费用或是降低实用性和感官性投入的比例,找到更高性价比的替代品,再一次强调前期规划很重要,能够在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05“风格上没有什么概念,不懂风格之说,或者家里众口难调,问设计师建议。”
其实目前大多数的设计项目很少以一种单一的风格呈现,通常情况下都是多风格混搭,只是某一种风格的表现方式以及元素更多一些。如果你对风格没有概念,不知道如何表达,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就是你找出自己喜欢的装修风格意向图给到设计师沟通。
关于表达设计需求,这里也想建议业主最好把需求细化,不要过于笼统的表达,这样会增加沟通的成本,同时可能还会造成双方的误解。
例如:我想要加入色彩墙,墙面的色调喜欢冷色调,而不是我想要优雅高冷;
例如:我需要一个茶室,可以方便阅读休闲,而不是我喜欢休闲的生活;

建议把各自的任务分配好,分工合作、互不干预。比如男主人负责把关施工效果,女主人就负责落实设计效果等等,家庭成员在整体大方向共识的前提下,各司其职,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写在最后,可能在大多数人看来业主和室内设计师就是甲方和乙方的关系,而我却认为两方更像是心和手的协同,业主提出想法与需求,设计师勾勒平面图,现场考察,双方共同斟酌每一个方寸,每一束灯光……最后成就那万家灯火下其中一处温暖舒适的“家”。